成都小南门四府街口,,整条街上店铺的门头主要是红底白字、黑底白字及灰底白字,有10多家连在一起使用黑底白字,中间没有跳色,不少商户觉得不太吉利。
附近商户称,半个月前道路两边的商铺门头牌匾还是红底白字,但是近却统一变成了黑底白字,再加上道路两边设置了黑白色的灯柱,看着非常的不吉利。我们做生意的喜欢红色,红红火火嘛,肯定要图个喜庆,弄个这样的颜色感觉阴森森的。
一些市民挖苦,这个(黑白)颜色搭配,满满的灵堂既视感,而附近的商家也表达担忧,门头一夜之间就换成黑白色了,这样肯定会很影响生意,"工作人员统一换的,我们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,我们本来也开始选的是红色的,但突然有擅自给我们改成黑白的了,本来疫情就没有生意,这样一弄,更没有人来了!"
有群众质疑,现在大小城市的道路周边店铺,招牌如同流水线生产的,大大扼杀了城市的多样性,与其搞标准统一化,不如想想如何使利用门头细节,呈现城市特色作用,避免此类现象。
据了解,“三改一通一落地”工作是2019年成都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,呼应群众要求的具体措施,从去年开始,全面推进成都市老旧小区、城中村(棚户区)、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断头路打通、架空线落地工作。
四府街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是莲湖区区级领导包抓的一项工程,除了门头牌匾更换,还包括建筑物外立面提升、整治雨污混接点及架空线缆落地等。
有商户吐槽,在外墙面门头改造时,发现很多施工人员并不专业。一商户说:“工人们说他们都是附近劳务市场的,临时被叫来干活的,男的一天280元,女的一天180元,连工具都是来了之后现买的。”
更换门头牌匾初衷是为了提升街区整体形象,改善城市面貌。但四府街商户门头牌匾改造方面的做法却显得过于粗放。通过“统一服饰”来达到整齐划一,让商户们的门头招牌失去了街区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。
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“改不改”“改什么”“怎么改”,关系到附近商户及居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,如此“一刀切”、不接地气的改造,不禁让人想问决策部门是否充分走访、调研、倾听了居民和商户意见?是深入调研还是“闭门决策”?一月更换三次牌匾,浪费的公共资源,又是谁来买单?
通过还原统一招牌来突出城墙文化,本意虽好,但是项目负责部门又不在设计方面多下功夫,只做了配套的表面工程。三次更换的门头牌匾、劳务市场的临时工......四府街的改造项目,在一次次“拼门面”的过程中,反而丢了决策部门的面子。事实上,"墓地"风格的店铺招牌,从另一个层面,也暴露出个别管理者的僵化思维,以及权力的"任性"。
背街小巷的改造并不能止于外观面貌,更重要的是保留其文化底蕴,绣好里子。成都是十三朝古都,它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兵马俑、大雁塔、钟楼这些文物古迹上,更隐现在寻常巷道间,这些传承着古城历史文化的小巷子,承载着一代代成都人的记忆。
下功夫精雕细琢,从实际出发,充分尊重居民和商户的意愿,从迫切、亟须完善的问题开始,根据小街的特色进行改造,突出每条背街小巷的个性,才能彰显出古城特色,让每一条小街都升腾起古城烟火气。